好久沒寫文章了,
果然遊記這東西就是落掉一篇之後就會懶得寫
稍微來補一篇吧!
因為報告接觸了瑞井社區,
算是來到台中讀大學之後有好好去遊玩的地方,
不僅是玩也有認真的去了解,
所以就從這邊先下手吧!
先大概介紹一下瑞井社區~
瑞井建庄大概是在清朝乾隆年間,
以林姓為大戶,
瑞井社區位於大肚山山腳下,
有兩條斷層通過,
由於當地地形和氣候影響,
降雨量不多,
土地為紅壤,
土壤貧脊所以僅能種植一些耐旱的作物,
當地用水多倚賴自然湧泉和池塘,
所以當地的三口井為瑞井三寶。
搭公車在瑞井社區站下車之後,
一個小巷彎進去就可以慢慢看到紅色的土讓,
和大馬路錦個幾步路就可以進入這個寧靜的社區,
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所以我們也跟著降低了音量。
瑞井社區絕大多數建築物都是紅磚瓦房,
多數都沒有糊水泥,
有些三合院有人住,
也有許多荒廢的古厝,
這裡的三合院和印象中的大三合院不同,
都是小小的,
然後兩戶相連接。
在這邊特別喜歡拍這些老舊的窗戶,
從這些老舊的窗戶望入,
好像看到的是當時的風景。
瑞井社區裡的路有許多分岔,
一個人走在裏頭說不定會迷路,
兩道夾的都是相似的紅磚房,
狹窄的道路大概只能容一輛車通過,
沒有人煙嘈雜,也沒有車子的喧囂
周遭的空氣彷彿凝滯倒轉一般。
在前往古井步道的路上會經過紫斑蝶公園,
這裡是紫斑蝶遷徙會經過的地方,
可能是季節不對,
這裡有些荒涼雜亂,
傾倒在紅磚步道上的大樹,
另一頭好像就是接到古井步道,
但是我們是從另一邊進入的。
再往前走會經過瑞安宮,
這裡算是這個社區稍稍有人煙的地方。
瑞安宮建立於民國六十七年,
主祀是天上聖母。
原先這裡沒有廟宇,
來這裡開墾的人各家有各家供奉的神,
神尊散落在各家,
到後來才結集起來供奉在這裡,
也凝聚的這個社區的感情,
所以瑞安宮算是瑞井社區的中心。
這裡是社區裡少數能提供休息上廁所或是停車的地方。
裡面的路有東岔西岔很亂,
好在有指標指示古井在哪,
不然一群路痴還真的是很可能迷路在裡面。
在古厝旁也一個小小的入口,
往下走就是一條長長的樓梯,
旁邊的坡地是放養的山雞,
每隻都是又肥又大。
這是從下面往上拍的。
下來後會看到靜靜站在那的建築物,
因為旁邊什麼告示牌都沒有,
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只當是一棟普通的建築物,
回家查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林務局的舊宿舍,
第二次去才有好好看看他。
單這樣看還真不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歷史。
沿著步道走一些會看到一個大告示牌,
上頭有詳細的古井介紹和地圖。
乍看之下以為三口井離很遠,
有點怕怕得,
但是我說既然是要做報告,
不禁自探訪三口古井怎麼行,
所以就毅然決然地去了!
其實根本就離超近的!!
沒幾步路就迎接了第一口井
這是一號古井,
是提供居民飲用水的重要水源。
聽說有義工定期做清理所以很乾淨。
旁邊還有一個幫浦,
是還可以使用的,
當天的天氣有些冷,
但出來的水相當的清涼而不刺骨,
非常的舒服,
我們在這玩了好一陣子。
再往前走沒幾步,
馬上就看到了二號古井,
近到我們有些無言,
已經做好走很遠的準備了說......
水也很乾淨,
能看到魚在裏頭優游。
第二口井是儲水用的。
三號古井是洗衣用的,
當時的婦女們在這裡浣衣順便三姑六婆一下,
所以也是當時訊息交流的重要場所。
其實真正的步道到這邊才剛開始,
但是我們東看西看都找不到入口,
一個疑似入口的地方雜草叢生,
所以我們都不敢再繼續走下去了......
離開古井,
這次我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雖然和來的那條少了很多階,
但是每一階落差都很大,
所以爬起來還是很累人......
東繞西繞,
來到一間土地公廟,
前面是三棵百年緬梔,
聽說夏季會開花,
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土地公面前面的圍牆望出去視野很寬廣,
在這裡吹吹風小憩一下。
農村體驗區算是來這邊第二個小重點
這裡是一處戰後古厝的遺跡,
只剩下牆垣隔開的幾個空間,
旁邊的一處告示牌寫著原本這裡的用途,
大廳、廚房、廂房、神明廳...
現在也只剩下空蕩蕩的。
其中只有灶腳可以分辨出來,
旁邊老舊的櫥櫃購添一筆的陳舊風味,
不過參考其他人的照片,
前些日子還沒如此破舊,
也許是一直在這風吹日曬,
到底是真的骨董還是假的也分不清楚了,
櫃子裡的盤子破了,
旁邊長出了許多不死鳥,
不是刻意栽種的,
卻讓人更能感覺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了。
在小角落找到的感動。
雖然身處戰後的遺跡中,
但偶爾會出現一些可愛的裝飾,
讓這裡不會太滄桑。
出現了這樣的告示牌
應該有不少人彈孔紀念區而來,
不過很意外的只有牆上的一個孔
只是一個小小的彈孔,
但不知道當時戰爭時讓多少人流離失所。
彈孔是在這個告示牌斜對面的磚牆上,
這個告示牌則是對當時戰爭的介紹以及農村體驗區原本的規劃,
後面的建築雖然沒有隔開,
但是屋頂已經快垮了的樣子,
雖然可以自由進出,
還是不建議貿然走進去,
其他地方也是。
再更進去某一處是仿電影院的布置。
瑞井社區是七零年代台灣首部長篇影集"寒流"的取景拍攝地,
所以在這裡仿了一個電影售票口和海報欄,
沒有比對或許不會發現,
先前這些雖然是仿舊的,
卻也還沒有如此陳舊,
甚至原本看板是完整的,
售票口旁的海報也是完整彩色的,
但是在怎麼仿也學不到真正歲月留下來的痕跡
差不多到這邊就是盡頭的,
再走過去是一些更破舊的房子,
可以看到土角厝經過風吹日曬的侵蝕之後剩下了斷垣,
仔細看可以看到稻草參雜在裏頭,
這是當時的人就地取材,
也可以更耐侵蝕
參觀完瑞井社區,
沿著原先來的小路走回去,
回到大馬路上時,
有種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身處舊時的環境,
那裡安靜的像是時間被凝結一樣,
平淡但有點沉悶......
像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
留言列表